登錄 | 搜小説

日月當空照中華TXT免費下載-孫承宗朱大明魏忠賢第一時間更新

時間:2019-03-13 18:31 /歷史小説 / 編輯:在元
熱門小説《日月當空照中華》由哼哈大王所編寫的都市類小説,本小説的主角孫承宗,朱大明,魏忠賢,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文筆極佳,實力推薦。小説精彩段落試讀:六月以來,紫缚城中波瀾不驚地發生了許多事情。 然而,不管是因為廣東的民&...

日月當空照中華

作品長度:長篇

需要閲讀:約20天零1小時讀完

作品歸屬:男頻

《日月當空照中華》在線閲讀

《日月當空照中華》第508篇

六月以來,紫城中波瀾不驚地發生了許多事情。

然而,不管是因為廣東的民而讓廣東巡王尊德免職致仕,還是將龍華民等一幫傳到西北去傳,又或者設立皇明工學院,提高工匠技師地位,讓匠户匠籍制度幾乎不廢而廢,都對京師百姓的生活,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京師的天氣依舊炎熱,而街市上也依舊繁華。

不過,升斗小民們雖然不關心紫城內發生的朝廷大事,但是對於京師左近街市上發生的越來越多的化,卻還是看在眼裏的。

天啓年間不斷上漲的京師糧價,自打換上了當今皇帝即位之,就很少再那麼瘋漲過,雖然也曾略有浮,但是總的來説,一直都是在往下走的。

特別是大量的新型番邦農產品,在京畿之地推廣開來之,大街小巷的販夫走卒們子雖然依然過得西西巴巴,但是每天吃上一頓飽飯,卻已經不再是一種奢望了。

精米面對於普通百姓來説,當然還是難得一年的奢侈品,只有婚喪嫁娶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上那麼一回兩回。

但是價格低廉的番薯、土豆和玉米這樣的糧,卻已經逐漸入了尋常百姓之家,成為了小老百姓秋收冬藏的主要食物。

至於怎麼儲藏怎麼吃,這就不需要皇帝來心了。

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智慧,在這個世界上絕對是首屈一指,也完全不需要皇帝來心。

而之作為北方老百姓常主食的高粱、小米什麼的,倒是越來越少見了。

因為之用來種植高粱、小米的大量山地、坡地、旱地什麼的,如今都改種成了更加高產而且更加耐寒耐旱的土豆、番薯和玉米。

京畿之地的衞所改制,也已經順利完成。

那些原來淪為了都督府及其下屬衞所將官的佃户,甚至是農的京畿衞所軍户們,也都重新拿回了或者重新分到了自己的土地。

所以,自從去年底以來,京畿之地的大量軍户們,以及為京師勳貴們耕種土地的佃户貧農們,在拿到了土地之,立刻就煥發出了巨大的耕作熱情。

如今在收穫了去歲秋收種下的一季冬小麥之,又據直隸總督和各級官府的告示指導之下,馬不蹄地種上了玉米、土豆和番薯,終於吃飽了飯的京畿百姓,對於未來的生活也難得地充了希望。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食足而知榮,吃飽了子以,自然不會鋌而走險,去造什麼反了。

而崇禎皇帝之钎讽給直隸總督南居益的旨意,更是讓直隸總督府轄地內的百姓們,對於種植糧食的熱情持續高漲不退。

因為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在南居益接任直隸總督之,就讓他不地,在直隸總督府的轄地之內暫了“條鞭之法”。

所謂的“條鞭之法”,也就是張居正著名的“一條鞭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納糧改為納銀,也就是將本改為了折

在一條鞭法通行之,百姓種糧納糧,除了丁税銀子之外,剩下的賦役都是納糧折糧,老百姓只要種出了糧食,不管糧價怎麼樣,總還是能得出東西,還算是有條活路。

可是一條鞭法通行之,朝廷將田賦和丁税在一起,一律改為徵收銀子。

包括各種徭役,以可以用糧食替,現在要想役,也需要銀子給官府,讓官府僱人役。

這麼一來,朝廷徵收夏秋兩税的時候,一律改收銀子。

論方,那的確是方了很多,不光是方了工商業的發展,不再把人綁在土地上了,同時簡化了收税的過程和環節,也讓朝廷的税銀收入,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大增了許多,户部太倉的存銀數量大漲。

可是,一條鞭法實行之,那些老老實實種地特別是種糧食的老百姓們,可就倒了大黴了。

明末的時候,商業發展迅速,銀子本來就益短缺,加上夏秋兩季農民納税的時候,糧食集中上市,價格也高不起來,換不了多少現銀。

但是官府的田賦丁税徭役又一律折銀收取,老實種地的老百姓們必須賣掉糧食換銀子才能如期繳納税銀,這樣一來,農民們的生活也就得更加困苦了。

更可惡的是,一條鞭法推行開來之,百姓上税銀的火耗問題,隨即“明目張膽”“理直氣壯”地氾濫開來。

地方官吏開始打着徵收火耗的名義不斷加收多收,很多地方農民上的火耗銀,都要

超過田賦丁税計的税銀本了。

久而久之,原本作為糧食主產地的江南地區,種地的農民們也都開始改種桑、、棉、茶、藥等經濟作物,因為這個東西,比單純種植糧食值錢。

因此,一條鞭法通行幾十年之,不僅大明朝的銀荒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而且同時還又出現了愈演愈烈也更加危險的糧荒問題。

所以説到底,明末的糧荒問題,固然有土地兼併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而擁有大量土地的官紳階層卻又不納税的問題,但是與一條鞭法通行之下,農民們種植糧食的願望下降,也有着很大的關係。

所以,如果説明末的銀荒是相對的話,那麼明末的糧荒就是絕對的了。

銀荒的問題,還可以通過鑄造銀八成甚至七成的崇禎銀元,來逐漸緩解。

但是糧荒的問題,若是不能從税制這個本上來解決,那麼就會成為一個解不開的結,光是依靠從南洋購買糧食或者推廣高產作物,是不能本解決問題的。

所以,要解決明末糧荒的問題,不僅需要讓軍隊打下更多的土地,分給大明朝沒有土地的流民耕種,需要一步推廣高產的農作物,讓糧食的產量有所提高,而且歸結底,還是需要從税制的子上想辦法。

而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把這個理講給了直隸總督南居益之,很就取得了南居益的支持。

事實上,對於北方這些地主階層出的傳統士大夫們來説,朝廷將田賦改為徵收銀子,對他們本來説也是不利的。

畢竟只要擁有土地,糧食只要種了就能有,要多少有多少,可是銀子就不是那麼容易得到了。

因為銀子更多地掌在那些不從事農業生產而從事商業活的人手中。

在依靠耕讀傳家的傳統士大夫眼裏,原來的四民之末,商人階層,正是一條鞭法最大的受益者。

這也是當初張居正在全天下奮推行一條鞭法,卻遭到普遍反對的原因之一。

崇禎皇帝讓南居益在北直隸推行的税收改制,很簡單,就是打着恤生民辛苦的名義免除丁税,只收田賦,而且百姓的田賦,也是一切都拿糧食來説話。

不管是整個北直隸陸續安置屯墾的百萬流民也好,還是衞所改制之重新獲得土地的軍户也好,又或者是勳貴豪門、官紳世家也好,從崇禎二年夏秋兩税徵收的時候起,北直隸各個府縣一律免除丁銀,田賦也由原來的納銀改為納糧。

桔梯到每一畝地,到底是徵收五斗還是徵收一石,當然用不着崇禎皇帝自己來頭,這個問題自然是給南居益及其直隸總督府據如今北直隸的畝產去計算徵收的標準了。

但是崇禎皇帝卻給他明確了一個大的原則,那就是但凡種植番薯、土豆、玉米這些新型農作物的,一律十税一,而但凡是種植稻米、小麥、高粱和小米這些傳統的農作物,則一概都是十税二。

這就等於是相地鼓勵北直隸各府縣的老百姓們去種植更加高產的糧了。

大明朝對於宗室莊田,對於公侯伯勳貴世家以及各級官員士紳們,都有減免田賦税銀的優惠額度,崇禎皇帝讓南居益在北直隸的試驗,當然沒有觸碰這個東西。

不過京畿之地的宗室莊田,如今已經不存在了,而去歲在京師大殺一批勳貴世家之,京師勳貴們的莊田數量不僅大為減少,而且大多數都開始轉向工商業了,不管是税銀還是糧食,在如今的京營和近衞軍的虎視眈眈之下,也沒有誰敢於站出來反對。

也因此,六月以來,北直隸各州府的夏税徵收非常順利,分到了土地的老百姓們,手裏雖然仍然沒有什麼銀子,但是收穫的糧食可是不少。

如今北直隸各級府庫倉儲直接徵收糧食,而不是收銀子,老百姓們再也不需要在夏秋兩季糧食收穫的季節,低價賣糧換銀子完税了。

其不需要再額外繳納之異常坑爹的所謂火耗了,所以納糧的積極形钎所未有的高漲。

丁税免除了,田賦也不收銀子了,直隸總督府今年收上來的田賦折算之,整個夏税的收入當然是減少了,但是當崇禎皇帝拿到直隸總督府的奏報之,心裏還是很高興的。

銀子當然是越多越好,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當然也還很缺銀子,不過他再怎麼缺銀子,也不差這十來萬銀元的缺

最最重要的是,裝了京畿之地各州府縣糧倉的大量糧食,卻不是多收個十幾萬的銀元所能夠相比的。

(508 / 1033)
日月當空照中華

日月當空照中華

作者:哼哈大王
類型:歷史小説
完結:
時間:2019-03-13 18:31

大家正在讀
相關內容

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奮起看書網(2025) 版權所有
(繁體版)

聯繫途徑:mail

當前日期: